欢迎访问【《产业与科技论坛》】 今天是
《产业与科技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杂志首页 >> 往期目录 >> 正文
往期目录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19期

 浏览:18次
  •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19期

    焦点透视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李岚;林琳;5-7
    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成果及其价值刘正琨;7-8
    论习近平国家发展观的三大特点马令坤;9-11
    实现中国梦的依据及逻辑研究宁靖姝;11-12
    产业发展
    推进我国冰上旅游产业大众化的对策研究刘诗雯;13-15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李爽;鞠巍;16-18
    乡村振兴下养老地产的运营与共生模式研究赵恒;18-20
    区域经济
    廊坊市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研究王东;21-23
    山西省现代产业发展挑战与空间布局规划探索裴海强;23-27
    洛阳市旅游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任宁宁;张子冉;朱耘萍;28-29
    经济与法
    风险社会下的行政法应对周涛;30-32
    全面依法治国下河南省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困境张娟娟;32-33
    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陶然;34-35
    科技创新
    数字出版物网络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苑凌;张媛;36-37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陈颖;38-39
    加权k-means算法及其在高校贫困生判别中的应用张轶;高雪冬;郭亚伟;赵丙贺;40-44
    柴油机橡胶膨胀节破裂失效分析邵家泉;董玉领;钟俊良;李开盈;刘斌;郭向利;44-46
    基于云平台的发电机组节能减排监测方法探索戚青青;47-48
    F316H焊接工艺及接头性能研究姜玉;赵伟明;顾春刚;任利杰;陆建东;49-50
    建筑工程中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探讨刘觅;51-52
    冷冻仓库及同类型室内娱乐场所发生火灾原因和灭火救援处置技术要点刘未;葛惠;53-55
    辅助蒸汽生产系统移动式模块单元的创新设计杜广;许克凤;纪立军;55-56
    评价分析
    新时代党员干部传承弘扬马克思精神的意义及策略路梦;57-58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爱国主义培育的路径分析许文;59-61
    新媒体时代下河北梆子的动漫表现研究祁凤霞;赵婷;祁悦;61-63
    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统计研究建英;64-65
    马克思道德人格论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燕玉霞;吴静一;66-68
    智能网络舆论传播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陈旭;68-70
    贵州省民族医药优势资源转化的创新模式研究刘云青;袁啸天;陈璇;洪潇潇;71-72
    广东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梁燕;张加薇;赫英迪;73-75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调查与分析崔二娟;李萍;梁柱国;75-76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抖音育人功能探究刘乙萱;77-79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践改革调查分析田达;徐刚;柴如山;叶新新;79-80
    儒家慎独思想对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启示吕海滨;骆雯;81-83
    美国教师教育实习管理的特点及启示史琪;83-84
    《乌托邦》中的学习型社会探究卢丹萍;85-87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学情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路凯飞;雷凯;87-89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讨杨芝;90-91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分析刘佳奇;92-93
    民办本科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冯诗芸;94-95
    大学生关注网络红色文化视频的现状调查分析——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曾淑文;梁美琪;96-97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评价陈爱辉;98-100
    高职护理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饶艳梅;于维;唐自单;顾雪;王维;100-101
    文化教育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张坤美;102-105
    CLI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杨贵利;谭艾娟;105-107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李超;李茂榕;108-109
    党建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分析怀鹭鹭;110-111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探索张思龙;黄婉鑫;杨志坤;申桂朴;关梦楠;112-114
    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价值内涵及其实现路径黄慎;115-116
    赣南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究姚子茂;俞梦飞;117-118
    “四化导向”视域下高校思政改革路径探讨江浚;119-120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融合路径分析李作芳;121-122
    互联网环境下立体化教材模块式教学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池勇;肖丹;123-12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张玉姗;125-126
    勾画新时代军事教育蓝图 谱写军事人才培养新篇章李晨;李永建;刘家儒;贾云非;127-128
    护用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青霉素为例王泽宇;张慧;范佳;129-13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策略研究张绪;131-132
    新文科建设下高校财政学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章晓雯;133-134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梁倩;135-136
    课程思政在《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鲍玉军;蒋小燕;邹全;鲍彧;137-138
    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探究刘佳富;139-140
    分光计实验教学改进之双侧像的调整刘植凤;141-142
    高职院校《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思政融合问题研究王萌;143-144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王霄;145-146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策研究李芳;147-148
    大学英语教育中实施红色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丽娜;149-150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与改革探索徐会芳;151-152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唐妙言;朱平;153-154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熊亚丽;155-156
    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施模式研究郑晓斌;157-159
    新文科语境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陈满娥;王瑾红;159-160
    《导游业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多元融合探索韩燕妮;161-163
    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王进;韩晨霞;王笑;163-165
    民办高校通识课程中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以《关学与人文修养》为例杨萍;166-168
    短视频时代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交融的实践与探索张翠燕;孙传国;168-169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赵海飞;170-172
    劳模精神进“学习筑梦”选修课的探讨张竞文;牛丽丽;172-173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探究杨丽丽;张辉;174-176
    建筑装饰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梁慧慧;176-177
    疫情影响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龙慧;178-180
    基于“护理小组”的老年护理“跌倒”实践教学探索张敏;180-182
    职业院校学生学会学习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代莉;183-185
    大学英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李晓芸;185-186
    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及课程思政建设徐延利;林广维;187-189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黄媛;189-190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孙希跃;191-193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员干部“四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杨帅;193-194
    专业评估认证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梁晓芳;195-197
    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胡磬;徐翌轩;197-198
    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吴娜;199-20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朱红波;李凡;王伟;周永新;201-202
    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维护(上)》为例赵明国;203-204
    “课程思政”视角下《翡翠宝石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邢莹莹;205-207
    基于中文在线课程的《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教学改革于萍;于木文琪;207-208
    管理世界
    新时代社科界党建创新发展工作研究王欣;徐娜;孙锦锦;王颂;王美芹;209-211
    我国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湘潭市柳桥村为例徐金燕;魏辰宇;陈星宇;211-213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考刘冬;214-215
    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研究朱燕群;刘昶;刘霞;216-217
    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构建弥芸;辛云玲;孙瑞鑫;翟晓江;218-219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探讨庞洁峻;220-221
    旅游可持续维度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南通市唐闸近代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例陈媛媛;查英瑾;222-224
    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脱小杰;224-225
    企业对控股参股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探讨莫丹;陈晓菲;苏崇宇;包海燕;226-227
    基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马晓霞;228-230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问题研究宾佳;230-231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植物组织培养》混合教学体系的构建郝树芹;束靖;田华英;232-2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海萍;苏宝俊;刘凤环;234-235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研究王倩玉;刘英慧;解宇宁;236-237
    教学导师带徒“差异化”指导方略及其应用梁异玲;238-239
    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王炼;赵敬会;蔡云;范晓棠;239-241
    中高职衔接学生道德推理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蒋莲凤;242-244
    “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王洋;刁帅;244-245
    装备教学做到“以学为主”的对策思考康小勇;贾云非;宫鹏涵;曹金荣;246-24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欧雪松;248-249
    为书院文化建设插上美育的翅膀——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美育基地建设探究张丹;苏娜娜;250-251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研究——基于江西省11所高职院校调查研究晏慧敏;陶晓峰;252-253
    “双高”视阈下高职院校社会招生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陆卫峰;254-255
    基于学习循环的高职教学诊断与分析改进策略研究刘娟;256-257
    基于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张晓滨;258-260
    基于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实训实习研究——以南京交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马耀文;姜军;260-263
    现代学徒制导向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优化赵蓉;264-265
    基于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探索——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张金良;陈黎黎;266-267
    理工类高校文科教师科研困境与对策研究谢玉洁;268-270
    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为例张飞;270-274
    对接部队岗位需求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建设的思考刘宁波;周志远;275-277
    基于民办高校创建学习型寝室的思考张晓源;277-278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王迪;279-280
    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对策研究赵蕾娜;281-282
    4R理论视角下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研究齐梦冉;283-284
    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路径研究周成;285-286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谢明军;崔婷婷;杜万中;287-288

    发布日期:2023-01-30